追求展覽業的最高境界
中國展覽業的發展面臨很多問題,如對環境重大變化的反應,對資源的開發,利用與整合等問題,對產業要素和經營活動的平衡問題,對各種基本關系的理順問題。而制定發展戰略又不能平均用力,制定成功的發展戰略,必須抓住成功的關鍵。即承認在各種問題中,只有少數的問題決定著中國展覽業的效率與成果,決定著整個展覽業能否做大做強,決定著中國展覽業的整體成功。
確定成功的關鍵并非易事,但是有規律可循。關鍵總是處在“瓶頸”上。克服最大的限制因素,就等于抓住了成功的關鍵。這也是一個“木桶理論”的翻版,最短的那塊木條,決定著整個桶能夠裝多少水。
在過去幾年里,中國展覽業得到了快速的發展。從展覽的環境、設施、種類、規模、作用、影響等方面看,中國已經成為亞洲的展覽大國,成為亞洲的展覽中心。但是,怎樣從一個展覽大國變為一個展覽強國,則需要我們進一步思考。
中國展覽業做大做強的一個關鍵,就是要發展展覽產業群,提高展覽業的附加值
黨的十六大提出發展高附加值加工制造業的戰略思想,認為更高的價值存在于“高科技、高附加值產業”。事實上,任何一個產業,更高的價值都體現在附加值上。
那么,如何提高展覽業的附加值呢?我認為,發展展覽產業群就是一項基本措施。
為了說明什么是“產業群”,我想用國際足球產業作類比:歐洲的足球運動之所以發達,不僅僅是因為其足球水平高一點,關鍵是足球產業繁榮昌盛,形成了一個“產業群”--與足球運動相比,足球產業群屬于足球的附加值;南美的足球水平也高,差距在于足球的附加值低。看看今天歐洲的足球,“足球寶貝”閃亮登場,其魅力不次于足球明星;足球產品紅紅火火,其收入遠遠高于足球門票;足球彩票不斷升溫,其熱度不低于足球賽場。這些還只是“高附加值”的表面部分,隱藏在其后的價值--比如說對就業問題的解決、對公民娛樂的豐富,都起到了積極作用。
關于“高附加值”,中國古人也有認識,陸游說“功夫在詩外”,就是這個道理。我們可以說“功夫在附加值”。
展覽業與足球業有可類比性,也具有開發相關產業群,提高附加值的潛力。
展覽本來就是公眾性的活動,完全可以派生出許多相輔相成的公眾活動。譬如,一個化妝品展覽,可以派生出“星姐選舉”之類的娛樂活動,形成一些娛樂品牌。前不久,湖南娛樂頻道舉辦2003年星姐選舉,總決選比賽尚未開始,星姐冠軍早已被國內知名化妝品公司“預訂”。可見這類活動的商業附加值很大。開發展覽業的相關產業,形成展覽產業群,不僅僅是獲取依附展覽價值的附加價值,同時也是為打造展覽品牌造勢的最佳方式,展覽產業群的形成,有利于使品牌展覽形成眾星拱月的局面,全面提高展覽自身的價值,從而把展覽會辦成影響消費觀念、制造流行趨勢、形成熱點市場的強有力的市場營銷工具。譬如法國每年按季舉行國際時裝展,就通過多種活動,向全球消費者推銷時裝的最新美學觀念,制造和引導市場接受流行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