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治展刻不容緩
近年來會展業興起,展會組織者獲利頗豐,令眾多商家垂涎,于是乎魚龍混雜,―些人利用會展業法規不健全,人們自我保護意識淡薄之機,坑蒙拐騙,中飽私囊。最近,各地就接連發生了展會組織者卷走展商訂金事件,而且在一些大型品牌展相繼查出假冒偽劣展品。雖說這只是個別現象,但也不能等閑視之。它不僅使展商蒙受損失,而且毒化了會展環境,損害了人們對會展業的信心,影響的是會展業的聲望。法治會展,已經刻不容緩。
加快會展立法的進程展會涉及的法律、法規和行政規章多且廣泛。在我國法律日益健全的今天,各級政府還需建立健全涉及展會的程序法和相關的實體法,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糾”。
此前,《深圳會議展覽業行規》于4月初正式公布施行,成為全國首個地方性會議展覽行業規范。據介紹,該《行規》矛頭直指雷同展、展會“撞車”等問題。規定在深圳申辦同類展覽,使用同一展館或不同展館但同一展期的,上一年已經在深圳成功舉辦過該展覽的申辦單位具有優先權;后申辦單位在不同展期舉辦該同類展覽的,應當與先舉辦單位的展期前后相隔至少3個月以上。行規還確立了尊重知識產權原則,后申辦單位應當尊重他人的勞動和知識產權,在申辦展會名稱及舉辦同類展覽時不得與他人正在使用的展覽名稱相同。行規提出了違反規定處理方法包括:提出警告、行業內通報批評、取消評優資格、新聞媒體曝光、是會員的取消會員資格等。
加大現有法律的執法力度在一些較正規的IT展、科技展中,有不少參展商暗中銷售盜版軟件、淫穢光盤、劣質硬件、假冒產品和“水貨”等。也有少數不法參展商在糖業煙酒展銷會上出售假煙、假酒;在醫藥保健品展銷會上出售假藥。消費者購買上當后,按參展商提供的聯系方式找不到廠家、商家,找到辦展單位也是推脫責任,不問不查。實際上,不法參展商的這種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等行為,已經違反了多種法律法規:包括《商標法》、《工商法》、《海關法》、《衛生檢疫法》、《出版法》、《專利法》、《食品衛生法》和《社會治安條例》等。有個別參展商因出售有害健康、并造成嚴重危害后果的產品還涉及到犯罪。
之所以假冒偽劣現身于大型會展,關鍵是執法不嚴。有的工商、衛檢部門按展銷產品數量收取抽檢費,參展商只要繳費后,一般都能過關。某家展會的場地商告訴筆者,開展后觀眾不多,執法人員檢查較嚴,不少參展商要求退展。他們和辦展單位只好三天兩頭地輪番請客,使檢查項目放寬、檢查次數減少,一旦發現問題,罰點小錢完事。這種行賄受賄的行為本身就是違法,若不加以阻止,會坑害多少消費者。從嚴執法對于規范與發展會展業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應加大對“假貨”的查處力度。工商部門應堅持會期巡查,通過不定期的巡查,對參展商品、參展經營者和展會的進行情況進行監督檢查,發現問題及時查處。從2002年至今,濟南市工商執法人員在巡查中先后查處了11起經濟違法違規行為。4月23日,在江蘇淮安市.由質量技監、公安等5個部門組成的聯合行動組統一行動,對某博覽會會場及倉庫進行了現場突擊檢查。檢查發現,在博覽會招租的全部40余家攤位中有9個攤位銷售假冒的“夢特嬌”名牌服飾。目前,淮安質量技監局城區分局一方面正在繼續收集展覽公司違法售假的詳細證據,另一方面還將深入調查這批假冒名牌服飾的來源,以期從源頭端掉該窩點,切實維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再次應加強展品質量監督。按照1998年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頒布實施的《商品展銷會管理辦法》中規定,組展單位有權對審核參展商經營資格,看其經營活動是否符合國家法律、法規、規章。但是對組展者來說,他們畢竟不是專業檢測機構,對于有著明顯“假冒偽劣”痕跡的商品尚能甄別,但對于有些商品就未必能查出來。西安國際住博會上,7家質檢機構的專家們亮相展會,接受消費者有關家裝材料質量的咨詢。在長達十多米的咨詢臺前,每位專家的面前都排著一行咨詢縱隊,專家的桌子上立著標牌,標明質檢機構名稱,大大小小的各種檢測儀器設備擺了十多米長,正在對一些消費者選購的材料進行測試。請質檢機構進展會,對所有參展產品進行質量把關,產品的質量問題得到了有效的解決。這樣做,不僅維護了消費者的利益,也提高了展會的質量,充分地體現了展會的責任意識。
參展商應善用法律武器參展商在選擇展覽會時應該將資信調查提入議事日程:首先要了解展覽會的承辦單位情況,確認其辦展資格、信譽、品牌。看其是否工商證照齊全、批文合法,是否有經濟實力,是否有固定辦公地點,是否有規范化的市場和商業運作等,以此推斷其辦展質量和資格的優劣;其次要了解展會的主辦單位和支持單位,看其是否是該行業的權威機構,并問清楚該機構是否是該展會的主辦或支持單位;再次,通過調查展覽會的檔次、專業、規模和廣告宣傳投入力度等方面來評估展覽會的質量,以進一步降低企業的參展風險;最后,參展企業還須對辦展的場地、收費標推和同行對該展會的評價等因素加以詳細了解,以此作為對該展覽會質量評估依據。
如果不幸上當受騙,參加了“垃圾展會”,應通過正當途徑解決問題。首先必需與主辦單位協商,要求其給予合理的賠償和說法;如果協商不成,須向當地的工商行政部門投訴,請求協助解決。如果事情仍然得不到及時和圓滿解決,則須拿起法律武器,保護自身合法的權益;其次,及時通知媒體對主辦者曝光,將其欺騙行為公之于眾,以免使更多的企業上當受騙。
充分發揮行業協會協調管理作用從國外的經驗看,哪個國家行業協會作用發揮得好,哪里會展業就發達。如德國是世界展覽業最發達、會展業規模最大的國家,它的行業協會具有很強的權威性。德國的展覽主要由德國展覽業協會負責協調管理,其會員占德國展覽公司的如98%,幾乎覆蓋了整個行業。按照國外的模式,展覽業主要由行業協會進行自律管理,這也是歐美國家展覽業發展的基本經驗。
成立全國性的展覽行業組織,來制定行規及游戲規則,是我國展覽業規范健康發展的重要條件,這已成中國展業內的共識。在市場經濟比較成熟的國家,政府行使的是國家權力,主要靠法律來實現;企業行使的是市場權力,主要靠市場和資本去實現;行業協會行使的是社會權力,主要靠行業自律來實現。按照這樣的思路,中國展覽館協會加快了更名的準備工作,確定了加強自身建設,調整理事單位結構,注重會員質量,使之更具代表性的工作重點。
會展行業協會的職能和作用主要在四個方面:
一,行業協會應在現有的展覽會審批制度中占有一席之地,如果可能―――“不見行業協會的批文,不得刊登展覽會廣告,更不允許舉辦展覽會”,惟此才能杜絕類似于南昌雅式事件的商業欺詐等現象發生;
二,協調處理展覽運行過程中的各種糾紛,并在中國貿促會的指導下,管理和支配本地的展覽業誠信基金;
三,設計并印制統一的合同書,督促組展企業和展覽場館、參展商之間按合同辦事,同時也便于行業統計和審核;
四,凈化行業環境,對組展商的欺騙行為要及時向全社會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