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會展業尋求競爭平衡點
中國會展市場地位的提升,不僅改變了國際會展巨頭的態度,也喚醒了中國會展企業心中的“國際夢”。一方面,國際會展巨頭將進一步搶灘中國市場;另一方面,中國展會也試圖走向世界。面對國際化這把“雙刃劍”,中國會展企業如何在大本營和海外巨頭的搶占之間求得發展?
會展行業有其自身的發展規律,即品牌化、國際化。對于中國會展企業來講,中國展會如想走出國門就必須先做強國內。從外資巨頭搶灘中國來看,進入中國市場也只是它國際化的一個延伸。而這些公司在本土、本國或者本區域市場,他們首先都是領導者。
以英國老牌展覽公司勵展博覽集團為例。這家全球著名的組展機構,已有百年歷史。在全球大型展覽會開發、策劃、銷售及推廣的豐厚經驗,并贏得優質、知名、權威展覽會主辦者的美譽。目前,勵展博覽集團在全球設有33個代表機構。每年主辦的大型國際展覽會超過460個,涵蓋52個行業,所到之處都成為展覽行業的領航者,正如勵展中國區總裁蘭德隆說:“在我們所選擇的市場中成為領軍人物。”
對中國本土的展覽公司而言,盲目的辦展、擴張是不可取的,辦展前首先要研究市場,開發適合市場的展會。此外,展會要國際化更主要的還要包括展會的“管理”。展會要走出去,整個管理體系就必須跟上。因為,國際化的實質是國內成功的管理能力的復制,如果國內不成功,就很難占領國際展覽市場。
從中國展會的當前現狀來看,中國會展企業離真正的國際化差距不小。一是展會本身質量的差距,目前我國規模較大的展覽會大部分為政府主辦,而民營企業辦展又由于資金和經驗的問題而出現這樣那樣的質量問題。二是企業辦展已經存在差距,對市場和用戶需求的研究不夠透徹,這需要長期的科學驗證和數據積累。三是展覽市場的無序競爭,類似安徽同時、同地出現兩個車展。另外,對中國會展邁出國內市場還面臨一道道的門檻,還要過一道機制關和規模關。但這也是衡量一個展會能否進行國際化的重要標志。
事實上,中國會展市場本身就有國際化屬性,雖然外資巨頭的進駐讓身處其中的中國會展企業也感到壓力與威脅的同時,但也嘗到了甜頭,多種先進外資資金和經驗的引入成為中國展會快速成長的助推器。從市場角度來看,外資企業雖進入中國會展業,但大部分是與國內的會展企業共享這塊蛋糕,移植展和獨資辦展的數量很小。據不完全統計,2003~2006年期間,外資企業與中國企業共同組辦的展覽會共有50余個。
大量外資展覽公司蜂擁而入,中國會展業如何尋求競爭平衡點的問題,中展集團副總裁陳若薇有自己的看法。她認為,我國展覽業目前低水平、低層次競爭和重復建設的現狀決定了:首先要根據資本市場產權明晰原則,進行產業內部的兼并重組,整合資源優化配置,使得產業自身不斷升級;其次,通過不斷的擴張,實現產業的迅速壯大,增強與國外展覽業相抗衡的實力。
從政策市場來看,中國的入世后市場更加開放,為中國會展企業提供了多種創新的途徑。通過聯合辦展,引進人才、管理經驗,與場館合作開發等多種方式,進一步融合了中國和世界的會展理念,強大中國展會市場的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