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讓小展會更出彩
如果說深圳的高交會,廣州的廣交會等展會已成為國內大型展會的排頭兵。那么,近日在北京的中國國際展覽中心舉辦的“2003年中國北京國際贈品促銷品展”,雖然,其展出面積只有2000平米,卻給記者以這樣的印象:“山不在高有仙則靈,水不在深有龍則靈”。
俗話說“麻雀雖小,五臟俱全。”記者在這個相對較小的展場內看到,來自韓國、埃及等多家國內外禮品生產廠商的展品有序地排列其間。參展產品從皮革、玉器、飾品、飲品、金銅器等應有盡有,而且每一類只有一家參展,絕不出現重復。
在緊貼展館的門口,一家韓國皮革制造單位的新款錢包引來不少觀眾駐足。一位60多歲的老大媽執(zhí)意要購買,遭到對方的婉言拒絕。記者驚訝于這個看似普通的小展銷會的展會,竟辦得如此正規(guī)。觀眾看中的展品是“非賣品”,不能買。
展會三天,展品齊全,人氣不減,展館內也因此而始終略顯擁擠。特別是幾個南方廠家在展位前掛起了誠招代理商的大牌子,招來不少人問詢、洽談。
據大多參展商反映,贈品展會的主辦方服務意識強,辦展質量高,會展辦得很正規(guī),很有品位,大家感到參展效果很好。
那么,是什么原因使得這個小展會頗受認可的呢?展會主辦方陳晶對記者說,該展會是第一次舉辦,為了開個好頭,使展會具有較高的品位和檔次,也具有較強的專業(yè)性,主辦方從一開始招商就對參展單位做了嚴格的篩選,剔除了一些與贈品(小禮品)無關的生產企業(yè);其二,通過中央電視臺和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作了前期宣傳報道。
另外,為了加強與觀眾的聯(lián)系,使展會期間觀眾、代理商與參展單位業(yè)務洽談有保障,展會加強了對參觀人員的身份登記。
正如主辦方負責人所言,要把首屆展會辦好,創(chuàng)個牌子,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不能放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