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型城鎮化促會議產業謀勢創新
新型城鎮化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發展集約化、生態化模式,實現城鄉一體化,城市空間布局將發生變化,城市體系和功能更趨合理化、多樣化。據有關媒體報道,中國城鎮化將在未來10年新增4億城鎮人口。城鎮化路徑已有共識。這種發展大環境,必然會對以城市為依托的會議產業產生重要且深遠的影響。
開創新模式
在新型城鎮化背景下,會議產業進入全新的發展階段,全力開創新的發展模式。根據會議產業的特點和發展規律,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會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起靜將發展模式總結為以下五個階段:
一是創意模式階段。在創意產業研究者看來,會議產業本身就是創意產業的一部分。
二是鏈條模式階段。會議運作包括策劃、組織、招展、招商等各環節,并需要在相對比較集中的時間和空間里為其提供服務。
三是集聚模式階段。集聚模式就是眾多的相關產業在同一個地區進行空間上的一個布局、一個集聚。
四是融合模式階段。會展業發展本身就是一個融合問題。
五是共生模式階段。用“共生”這個概念來研究會展發展模式問題,不僅是解決企業與企業間、產業與產業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問題,更重要的是需要關注產業發展過程中的環境問題。
在王起靜看來,新型城鎮化是否給會議產業提供了更多的主題選擇,是否需要更好的會議形式?更多的會議活動能否適應新型城鎮化這種大環境?這些問題都值得思考。
呈現新趨勢
在新型城鎮化背景下,許多產業呈現新趨勢,會議產業也不例外。會議規模越來越大,會議的參與性、平等性、交流性越來越強,會議設施競爭越來越激烈,會議代表的娛樂化傾向越來越明顯,會議與展覽之間的關系越來越密切,會議目的地在完善,專業會議公司在發展,會議市場在品牌化,會議產業鏈上下游也都在走品牌化道路……
“在會議產業的新發展趨勢下,有幾點值得關注。”中國會展經濟研究會副會長王青道指出,這幾年,由于受到多方面因素影響,投資建設有點變形,導致我國會議設施競爭變得非常激烈,未來幾年可能會更加激烈。目前,展中有會、會中有展已經變成產業形態。目的地保險公司開始發展起來,但現在就整體來講還比較弱。
就目前來看,專業會議公司發展得非常快,但是它們來源不同,主營業務略有差異,帶有明顯的來源背景痕跡。中國會議產業正處在初級階段,存在問題很自然。但是有諸多跡象表明,會議產業增長速度很快,受關注程度越來越高,國際影響力開始增強。“這是非常好的一個信號。”王青道希望政府能夠發揮核心作用,“政府一定要發揮作用,光靠企業單打獨斗、搖旗吶喊是遠遠不夠的”;希望企業能夠整合起來,發出中國會議產業的聲音。
出現新特點
沒有足夠的人力資源,會議活動將無法達到既定的效果。中國會議產業的快速發展,帶動了市場對專業人才的需求。
浙江經貿職業技術學院做過一個會展專業畢業生職業遷移能力分析,得出這樣一個結論:能做會展的人什么都能做。因為會展專業注重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溝通能力、決斷能力、組織能力,特別強調綜合能力。因為綜合能力在任何企業、任何崗位都非常有用,所以該學院會展專業畢業的學生,不僅就業率特別高,薪資水平也較高。
在當前新形勢下,會議產業出現新問題、新趨勢、新機遇,會議人才需求也隨之出現新的特點。我們可以從何角度重新認識會議人才的需求?
從會議產業新發展模式的角度,王起靜對會議人才提了三點新要求:第一點是應該具備策劃創意能力。會議人才應該有好的創意,吸引大規模的人來參會,并且能將這些參會代表“留”住不早退。第二點是應該有資源整合的觀念。會議人才應該用大會展的觀念、大會議的觀念看待會議產業的發展,應該具有資源整合的能力,應該正確看待會議產業鏈產業集聚還有產業融合的發展趨勢。第三點是要有產業共生的視野。會議人才不僅僅要看到產業的發展,更重要的是還要看清產業怎么跟整個大環境融合在一起,形成一個產業共生的雙贏或者多贏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