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叫座”的展會 參展商為何還叫好
首屆中國國際陶瓷產品展覽會(下稱“中陶展”)開幕。放在眾多陶瓷展中,中陶展顯得有些特殊。
從參展商看,堪稱國內建陶行業“最強陣容”,云集業內眾多一線陶企。但從參展效果看,可謂既不旺丁也不旺財。展會期間,現場人氣極淡,有參展商一整天下來,展會工藝一個咨詢都沒有。而連人流都不多的展會,必談不上多大的訂單轉化率,若論投入產出比,這對參展商來說,已注定是一單“賠本”生意。
但一個有趣的現象是,展會發起者兼參展商,也就是一批具備極高商業智慧的業內佼佼者們,表示早已能預料到此般參展效果下,似乎無意降低投入成本,不少竟反其道而為。
在中陶展現場,參展商普遍以大體量展位為主。有陶企一口氣拿下1300多平方米的展位,土豪式展廳,有陶企則被傳光LED屏幕展示就花了上百萬……明知參展“賠本”還此般投入,本已讓人不解,參展知識而領軍企業東鵬掌門人何新明竟頻頻主動為中陶展點贊,作為發起單位之一,他在眾多媒體面前表示會把展會堅持舉辦下去。
不“叫座”的新銳展會,為何能讓作為龍頭企業的參展商如此“叫好”?
是建陶行業缺展會嗎?非也。在國內,近年各地陶瓷生產基地紛紛掀起“辦展熱”,國內遍地幾乎都有陶瓷展。在國外,意大利、西班牙、美國等地也都有陶瓷展。這些展會中,國內的、國際的,舉辦歷史長的、短的,展會定位細分的、綜合的,各種各樣,數目繁多。
展會越來越多的同時,辦展越來越不易。受國內不少行業出口萎靡不振,內銷增長放緩的雙重影響。不少行業展人氣受損,其中廣交會人流下滑問題備受關注,曾經熱絡的“展會經濟”遭受的質疑之聲越來越多。
那么,在不缺展會,且辦展普遍面臨較大挑戰之下,中陶展的橫空出世到底意義何在?
這里不得不提及另一個特殊的陶瓷展會,即赫赫有名的意大利博洛尼亞展,一個被業界譽為高端與國際化并舉的展會。這樣一個展會,對于作為世界陶瓷生產、出口、消費量第一大國的中國卻一直開放度有限。
國內不少建陶企業一直試圖到意大利的博洛尼亞展參展,以作為自身創新能力與綜合地位受肯定的印證。但目前,國內真正能拿到意大利博洛尼亞展參展商資格的中國陶企寥寥無幾。
這其中原因復雜,但舉辦一個屬于自己的,同樣具備高端與國際化元素的展會,對國內大而不強的建陶行業,顯然有著特殊意義。正如中國陶瓷工業協會秘書長吳躍飛對媒體所強調,中陶展的舉辦是為了搭建起一流的展會平臺,推動國內建陶行業實現由大到強的轉變。
于是,不難理解,為何一個整體體量不大,人氣又少的新銳展會上,不僅云集了眾多一流陶企,還能讓許多一線陶企的掌門人紛紛出來撐場。
從某種意義上說,這群行業老大們正在起著龍頭企業應有的表率作用。但這群懷有美好愿景的龍頭企業們,必然意識到目前中陶展與設想中的東方博洛尼亞展距離仍然甚遠。
辦展容易,堅持不易。要讓一個展會可持續發展,必然要回歸到對商業規律的尊重,也就是要讓中陶展的差異性真正體現出來,實現“人”與“財”的雙重吸引。這樣方能讓一眾堅持舉辦中陶展的行業大佬們,在堅持中更添一份底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