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進步與展覽理念的變遷
眾所周知,科技是第一生產力。據我所知,我國早在神農氏時期就有了關于展覽情況的記載。《易經》易傳的第二章中有這樣記載:“日中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貨,交易而退,各得其所,蓋取諸《噬嗑》。”意思是說,生產工具的改進提高了生產力水平,生產力提高了農民便有了剩余產品。于是,在某天的中午搞集市,進行物物交換。這段記載說明我國上古時代就有了貿易集市的雛形。 雖然我國的展覽業起源早但發展十分緩慢,我國真正意義上的第一個展覽會是1910年的南洋博覽會。從第一個貿易集市到這個展覽會經歷了幾千年的時間。為什么不能像歐洲國家那樣得到發展呢?我認為其中的原因便是我國與幾次科技革命失之交臂。 科技革命是展覽業發展的強大動力 歷次科技革命不僅促進一大批新產業群的誕生,也使舊的產業部門得到“脫胎換骨”的改造。展覽業作為一門古老的行業,依靠科技進步的驅動力得到巨大的發展。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 第一,17世紀至19世紀發生在西歐的科技革命擴大了世界的生產規模和市場規模,為展覽業開辟了廣闊的發展空間。 據我考證,歐洲展覽業的最早記載是公元621年在巴黎城郊舉行的圣丹爾諾展覽會。之后在歐洲陸續地產生了一些貿易集市,這些都是在教堂門口舉行的,帶有濃厚的宗教色彩。 歐洲展覽業的發展路徑也是起源早但發展緩慢。直到16世紀,地理大發現以及之后的兩次科技革命,才使展覽業得到極大的發展,主要表現在蒸汽機和通訊等方面的發明和使用使生產力大幅度提高,商品得以大批生產,就有了貿易交易的可能。此時歐洲出現了比較有名的貿易展覽舉辦地,如萊比錫、威尼斯和羅馬附近的一些城市。 這之后,從鄉村廟會到教堂集市再走向具有較大規模的展覽會,主要標志是1851年在倫敦舉行的世界博覽會,又稱偉大的博覽會,規模非常大,成為真正意義上的正規展覽會,這是世界展覽行業的轉折點。 展覽方式也從貨貨交易轉向了看樣定貨,使展覽業走向規范化和市場化的軌道,其主要標志是1894年在德國萊比錫舉行的第一屆國際工業樣品博覽會。此屆展覽會將展品作為了樣品,脫離了物物交換的展覽模式。 第二,20世紀發生的第三次科技革命以“新興技術”,即電子技術、通信技術、基因重組技術、新型材料技術、海洋工程技術和空間工程技術等的開發和廣泛應用為標志,加速了經濟全球化的進程,生產規模進一步擴大,生產方式向國際分工轉變,并得到深化,導致展覽會的數量、頻率、參展商及觀眾數量大幅度增長。 隨著科技的進步,國際分工得到了進一步細分和深化,出現了大量的工業部門,使得展覽會的數量大幅度增加。最近,國際展覽會聯盟統計了一個數據:目前世界上有3萬個展覽會,有300萬參展商,還有3億人次的觀眾。我認為這三個3形象地描繪出目前世界展覽會蓬勃發展的情況。可以說,展覽會已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成為人們交流的場所。 |
關鍵字: 科技,進步,與,展覽,理念,的,變遷,眾所周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