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能源車補助政策是否會火爆重慶電動汽車展
國家機關事務管理局近日在部署 “十三五”中央國家機關節約能源資源工作時指出,中央國家機關配備更新公務用車中新能源汽車的比例要達到50%以上。據介紹,“十三五”期間,中央國家機關將創新綠色出行方式,積極引進社會資本參與充電樁建設和提供新能源汽車應用服務。為鼓勵和引領新能源汽車的消費和應用,在當天會議現場還啟動了新能源汽車自助分時租賃項目,演示了自助服務的過程。
恰逢這個時間點,2016重慶國際電動汽車產業展即將開幕,這勢必會讓本次展會變得異常火熱。本屆活動以“創新、共享、綠色”為主題,緊緊圍繞電動汽車產業發展,以展示展覽為主線,力爭通過萬人試乘試駕、經銷商大會、學術發展報告等活動。強化科技創新能力建設,提升產業核心競爭力,促進產業發展,加大電動汽車推廣使用力度,積極發展配套產業,建立健全充換電等公共服務平臺,完善銷售流通渠道,搶占未來汽車產業戰略制高點,進一步推動我國由汽車工業大國向汽車工業強國邁進。
盡管吸引社會資本參與充電樁建設、新能源汽車自助分時租賃項目等足夠吸引眼球,但坊間輿論還是不約而同地將關注焦點鎖定在50%的新能源公務車比例上來。相較于2014年前后有關政策要求“政府機關、公共機構等領域車輛采購要向新能源汽車傾斜,新增或更新的公交、公務、物流、環衛車輛中新能源汽車比例不低于30%”的政策表述來看,50%的新能源公務車比例大幅提升,其背后透露的積極引導信號絕不僅僅局限于數字上的變化
結合2016年起執行的新版新能源汽車補貼標準以及近日陸續落地的地方版補貼看,其傳遞出一方面政府繼續大力鼓勵新能源車普及、應用的態度,如提升新能源公務車比例;另一方面也通過補貼不斷退坡、抬高補貼門檻、采用諸如不予限行等行政措施對外集中釋放了在大力支持新能源車普及之余有意促進產業技術進步的積極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