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ESASIA國際展覽中心董事總經理專訪
2016.5.11 CES ASIA,在上海新國際展覽中心舉辦的亞洲消費電子展第一天,有幸對上海國際展覽中心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吳江紅先生進行了一次一對一的專訪活動。就著對于舉辦展會的各個方面以及此次亞洲消費電子展的一些問題進行了簡單的溝通和了解。其中不乏還有一些筆者個人感興趣的話題,吳先生態度真誠,平易近人,整場訪談在一種輕松愉悅的氛圍下進行,以下將是具體訪談內容。
上海國際展覽中心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吳江紅
1.我們知道今年的CES是第二屆舉辦,那與第一屆展會相比,2016年的亞洲消費電子展取得了哪些進步?
首先是規模上的變化,去年亞洲消費電子展從首屆展會的兩個展廳擴大至今年的四個展廳,規模翻了一倍。展會的發展往往需要一個過程。除去規模之外,第二點是展品的范圍也更廣泛了,參展商數量得到了增長。本屆展會將聚焦在了15大產品類別,其中包括虛擬現實技術、增強現實技術等。我們會尋找代表行業趨勢的企業并邀請他們參加亞洲消費電子展。此外,今年我們可以在展會上看到更多的新技術、新產品。所以總體而言,從各方面來看今年的展會相較于去年而言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2.你有提到親自去找到展商進行邀請,尋找展商的過程是否會有困難?
參展商的尋找可以分為兩個層面。首先我們會去主動尋找參展商。好在拉斯維加斯的國際消費電子展擁有50多年的歷史并面向全球,有非常多的知名大企業參加該展會。由于國際消費電子展的影響力,使得我們在尋找參展商方面也具備一定的優勢。而亞洲消費電子展去年才是第一次推出,我們就需要特別地去尋找大企業合作參展。有一些品牌今年仍沒有參加展會的,我們會矢志不渝,在今后持續邀請。因為大企業擁有強大的研發能力,在推出新技術、新產品方面具備優勢。當然我們也并不排斥創新能力強的小企業。
第二個層面是我們對于參展商的選擇非常慎重。我們有兩個篩選標準,并進行嚴格的篩選。首先參展商必須擁有很強的創新能力,或者是擁有自主品牌。我們選擇更具科技含量的企業前來參加,并且會首選國際品牌或具備國際知名度的品牌。
3.現在展會越來越多,以你個人角度來看什么樣的展會才屬于成功?
展會的成功有兩個標準,第一是參展商滿意,第二是觀眾滿意。參展商愿意在展會上展示新產品,和參展者進行良性互動并促進業務,同時觀眾受到吸引前來展會進行參與,綜合這兩點才算是一個成功的展會。很多人認為衡量展會的標準是其規模,越大越好。但是我們覺得擁有優秀的品牌和內容才更為重要。
其次,展會的專業化程度也很重要。沒有專業化,只會像賣場一樣,無法形成良性的展會氛圍,展會就很有可能變成一個劣幣驅逐良幣的趨勢。企業只會愿意來更為專業化的展會。我們是一個服務提供商,我們為展商、觀眾和媒體朋友提供服務,展會的專業化可以體現在各個方面。讓大家都覺得這個展會好,這是一個重要的衡量標準。
最后一點,對于貿易展來說還有另外一個衡量標準就是成交額。但是這個很難衡量,因為一般展商不會輕易分享這方面信息。但最重要的是展會跟參展者能形成良性互動,進入一個正循環,讓展覽不斷擴大。順勢增長的展會才是一個成功的展會。
4.亞洲消費電子這個概念挺廣的,您覺得這個展覽中有哪部分會比較值得注意?
消費電子的領域本身就很廣,也是個很大的概念。所以要用之前所說的嚴格的篩選來把控展會的專業性。比如我們也會有很多汽車參展商,但是他們的展示更多的是消費電子在汽車領域中的應用而非汽車本身。要明確主題。今年的展覽中有許多可穿戴設備、機器人還有虛擬現實、無人機這些展品,比較受關注。
5.您對消費電子行業有什么樣的看法?
像國際消費電子展的展示空間夠大,可以把這個范圍覆蓋得很好。目前我們的領域還不夠大,所以我們有所側重,我們覺得更為貼近生活,與生活密切相關的產品會對我們的生活造成直接影響。消費電子產品的飛速發展會使得我們的生活更為科技化和智能化。
6.您辦過那么多展會,有哪些是記憶比較深刻的或是比較特別的?
其實每個展我們都做得很辛苦。這個展要相對好一些,因為它的起點比較高,從美國直接引進。而別的展完全是我們尋找主題,慢慢做起來,這樣的過程很艱辛,團隊也需要付出很多努力。每個展會的發展都會遇到不同的問題,遇上瓶頸或者競爭對手,再或者突然市場不好了……因為展會是市場的晴雨表,整個市場不好了就會對展會直接產生影響。每個展在我心里都有重要的位置,但我個人更傾向于具有未來前瞻性或是趨勢比較強的展會。如消費電子展,跟老百姓的生活密切相關,會切實影響到我們的生活,而這些就是我們關注的。
還有比較特別的是我們于每年6月舉辦養老展。雖然和今天的主題無關,但這個展很有意義,給我帶來的感受也比較深。在老齡化愈加嚴重的現況中,我們的養老理念會和上一輩有很大的不同。我希望我的老年生活會有技術、理念來支撐。所以始終是那些跟生活擁有密切相關聯系的展會,有生命力和前瞻性的展會對我個人的影響會比較大且能讓我印象深刻。
7.您個人對于科技類產品是怎樣的態度?
這段時間我特別關注虛擬現實。在展會過程中,也有記者朋友問我,高科技是否也會運用在高科技展中。我們目前也在談,將來也許你帶上眼鏡就可以看到工廠、辦公室、整個流水線,而且是實時的感覺,讓參觀的人感受到了高科技的含量。
8.對于大規模的展會應該如何快速辨別主題或快速找到有特色、好玩的展品?
這個問題角度很大,但最終還是要回歸到商業。怎么樣讓觀眾進來找到想要看的東西,賣點或是熱點在哪里,有兩個辦法。第一看是現場展會圖,針對每個展會的展會圖會標注每家展商都是做什么賣什么的。第二個也是我們目前考慮要做的,就是運用APP。實際上已經有很多展會在使用APP引導了,我們下一步也會使用。
編輯簡評:在專訪之前,面對董事總經理這樣高端的抬頭,還是有一些小緊張,想著要用以更為沉穩及專業的態度來面對和提問。而看到了吳先生之后,其親切的態度在很大程度上感染了我,使我慢慢也就放松了下來,從開始很正式的訪談到后來漸漸成為了一種友好而自然的聊天模式。站在場館主辦方角度重新審視及了解了對于展會的態度及意義,也能夠幫助作為觀眾在看展時對于產品的理解以及作為媒體方觀展時對于行業的理解和把控。面對前瞻性及高科技類產品的市場前景還是非常值得期待的。除去更為了解了展會之外,在個人方面也了解到,在大學任教英文的吳先生在業余時間也熱愛運動及閱讀,雖然看好高科技發展同時也喜愛紙質書籍,作為個人而言這樣的吳先生顯示的更為真實化也更為親近。預定的15分鐘的專訪時間在這樣的狀態下很快就度過了。結束時吳先生還親切的做了下次展會的友好邀請,總體而言,這是一次非常愉悅的訪談過程,也非常感謝能有此次的訪談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