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匠與意——同曦?中國青年雕塑藝術展”在南京開幕
由中國美術館館長、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中國城市雕塑家協會主席吳為山教授擔任學術藝術總主持,中國城市雕塑家協會、同曦集團共同主辦,全國城市雕塑建設指導委員會藝術委員會、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雕塑院學術支持,江蘇省雕塑家協會、同曦藝術館承辦的“匠與意——同曦•中國青年雕塑藝術展”,在經過全國范圍的作品征集、業界專家的多輪評選之后,于12月17日在南京同曦藝術館正式向公眾展示。
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時代,需要我們亟待重新認識自身的文化價值,“堅定文化自信”成為文藝創作和當下與未來文化發展的重要基石,也是文藝的生命所在;只有深刻地認識到中華民族文化的思想價值和觀念,才能創造出更具民族風骨、個性和風采的藝術精品。在這一方面,“匠與意——同曦•中國青年雕塑藝術展”秉承著新的、先進的、更符合人民大眾的文藝創作旨意,在全國的青年雕塑藝術家中開展廣泛征集和遴選,在900多件來稿中,精選出173件精品之作。在題材上,有表現歷史文化的,有紅色的革命題材,有關注現代生活的,有表現少數民族特性的;在作品的形式和材質上,更是不拘一格,有青銅、木雕、石膏、不銹鋼等,體現了在新的時代和文化觀中,青年藝術家勇于創新和創造的努力實踐。但也不局限于雕塑藝術的,在本次展品的審評中,還特別關注出自工藝美術大師之手的作品,掌握和發現在不同藝術形態中得以表述的可能性和獨特性。
但歸于根本,藝術家通過不同形式創造不同的題材,也是通過不同的個體表達共同的價值觀,就是如何在中國傳統歷史文化與西方現代思想,在現實主義生活與歷史的對話中,通過個性表達和共性堅守表現中國精神。這在本次展覽主題“匠與意”的選擇上表現最為顯著。據吳為山教授介紹,匠,就是工匠精神;但它又不只是一種匠的精神,實際上體現了藝術家或工藝美術家的兢兢業業,具體而言,則是專注于創作、生活,專注于自己的理想追求。意,指的是寫意,是中華傳統美學思想在藝術創作中的具體表達。同時,匠與意又同時代表了技藝、技巧、技能和神韻、心境、審美的完美統一。可以說,“匠與意”思想代表了中西方藝術觀念、老中青三代藝術家在不同時代的闡釋和價值。
本次展覽主體雖為青年雕塑展,但也將老、中兩代具有代表性藝術家的作品給予展示。這些前輩一般具有留學經歷,他們在接受西學的同時結合中國文化,創作了一大批精品雕塑。可以說,他們為早期中國城市建設、通過雕塑藝術表達時代精神方面做出了重要貢獻。對青年雕塑家而言,他們在藝術上的學習和創造,不能局限于院校體系的技法傳遞,更重要的是理解和繼承老一輩雕塑家德藝雙馨的品質和根植于中國傳統文化和當代生活的價值取向。
青年是藝術的未來。“匠與意——同曦•中國青年雕塑藝術展”既從不同角度表達了對青年藝術家的關注和推薦,更是從對當下、未來中國文藝發展角度的思考,闡釋了青年與創新、青年與生命、青年與希望的深層關系。正如吳為山教授在序言中提到的,“青年一代藝術家們通過各種可能性的嘗試,力求探尋與時代相適應的風格。這種求新求變的努力,不僅為自身的發展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也為之后的青年藝術家提供了可貴資源和坐標參照”。這次中國青年雕塑藝術展與南京同曦集團展開密切合作,進一步拓展了當代中國青年雕塑家的展示空間和創作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