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最具實力的家居展會Top10榜單
隨著家居市場競爭不斷加劇、消費者消費觀念轉變,以及互聯網對家居實體店的沖擊,家居行業正在經歷著新一輪的洗牌。不少有見地的家居企業根據市場情況進行戰略調整,不再單純打價格戰,而是通過擴寬銷售渠道、提升品牌形象、改變產品訴求等品牌升級手段來搶占市場。根據行業經驗,為大家盤點一下2016最具實力的家居展會Top10榜單,一起看看哪些展會值得展商參與!
榜單規則:將行業內的家居展會按照展會搭建面積、展商數量、觀眾數量、展會屆數綜合排序前10名。
Top1 中國(廣州)國際家具博覽會
全球家具界品牌含金量最高的展會之一
主辦方:中國對外貿易中心(集團)、廣東省家具協會、廣州市家具協會
展會面積:750000㎡
展商數量:3868家
觀眾數量:748000人
舉辦屆數:37屆
上榜理由:該展會規模之大,參展商和專業觀眾之多,展品種類之全,展覽質量之高,領銜全球家具展。
Top2 中國國際家具展覽會
世界家具貿易最重要的平臺之一
主辦方:中國家具協會、上海博華國際展覽有限公司
展會面積:350000㎡
展商數量:3500家
觀眾數量:119975人
舉辦屆數:22屆
上榜理由:中國國際家具展呈現家具系列全品類、中高低端齊全的萬花筒般精彩紛呈的展品,滿足來自160個國家和地區的近10萬人次海內外觀眾的不同采購需求。
Top3 中國(上海)國際家具博覽會
最具價值的家具與家居行業貿易平臺
主辦方:中國對外貿易中心(集團)、廣東省家具協會、廣州市家具協會、中國輕工工藝品進出口商會
展會面積:400000㎡
展商數量:2000家
觀眾數量:84696人
舉辦屆數:38屆
上榜理由:該展會涵蓋民用家具、戶外家居、飾品家紡、辦公家具、家具生產設備及配料等家具行業上下游的全產業鏈題材,為行業提供最廣泛的合作與貿易空間。
Top4 國際名家具(東莞)展覽會
內外銷并重,高效率的采購平臺
主辦方:東莞名家具俱樂部
展會面積:710000㎡
展商數量:1036家
觀眾數量:64525人
舉辦屆數:36屆
上榜理由:家具展、機械材料展、家居飾品展三展同期,構建完整產業鏈。關注行業焦點,促進國際家具行業信息交流,引進最新設計、技術、材料、工藝,促成交流合作。
Top5 中國(勝芳)特色家具國際博覽會
全球極具影響力的特色家具采購盛會
主辦方:霸州市人民政府、勝芳鎮人民政府、勝芳家具行業協會
展會面積:400000㎡
展商數量:2500家
觀眾數量:100000人
舉辦屆數:16屆
上榜理由:該展會是是勝芳家具企業對外營銷的主要窗口,也是來自世界各地的家具采購商采購金屬玻璃家具的主要渠道。
Top6 成都國際家具展
中國家具內貿首選平臺
主辦方:成都市人民政府、四川省商務廳
展會面積:160000㎡
展商數量:1100家
觀眾數量:293000人
舉辦屆數:17屆
上榜理由:成都家具展已成為中國中西部家具行業最權威的交易平臺,展會規模、人氣及影響力已躍居國內家具專業展會第一陣營
Top7 中國日用百貨商品交易會暨中國現代家庭用品博覽會
百貨行業全國盛會
主辦方:勵展華百展覽(北京)有限公司、中國百貨商業協會(CCAGM)
展會面積:150000㎡
展商數量:2000家
觀眾數量:70000人
展會屆數:110屆
上榜理由:百貨會匯集中國乃至國際領先品牌家庭用品生產商及供應商,提供最廣泛的選擇和最佳性價比的全品類產品,也是一年一度的新品集中發布平臺。
Top8 深圳國際家具展覽會
國內首個以設計為導向的、高端的、家具專業貿易平臺
主辦方:深圳市經濟貿易和信息化委員會
展會面積:160000㎡
展商數量:1000家
觀眾數量:250000人
舉辦屆數:31屆
上榜理由:全球1000多家參展品牌將匯聚深圳國際家具展的舞臺上,直擊家居行業設計領域的革新前沿,呈現繽紛的優質產品及靈動創意。多場高端同期活動將圍繞室內設計、建材、房地產、家具等行業熱點話題展開,激發更多靈感。
Top9 中國國際家用紡織品及輔料(秋冬)博覽會
引領亞洲家居生活
主辦方: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紡織行業分會、中國家用紡織品行業協會、法蘭克福展覽(香港)有限公司
展會面積:160000㎡
展商數量:1158家
觀眾數量:37779人
舉辦屆數:22屆
上榜理由:展會為業界人士提供優質的家用紡織及輔料采購平臺,同時舉行多項展會同期活動,其流行趨勢展示區和研討會更為下一季的流行趨勢提供設計靈感。
Top10 深圳國際家紡布藝暨家居裝飾博覽會
家紡行業最具影響力展會
主辦方:全國工商聯紡織服裝業商會、中國家用紡織品行業協會布藝專業委員會、廣東省家用紡織品行業協會
展會面積:120000㎡
展商數量:1000家
觀眾數量:100000人
舉辦屆數:20屆
上榜理由:該展會在家紡布藝題材的基礎上,跨界整合包括飾品、墻紙、地毯、家具、遮陽窗飾、設計資源等題材,使家居軟裝全產業鏈的企業和產品互相融合、互為補充,極大地擴展了參展企業的經營發展空間。